Packet Tracer简单使用
建议不要将软件汉化,原因
软件界面:
构建网络拓扑
3台 pc + 1 个集线器
然后用自动连线连起来:
配置网络设备
对 3 台主机的 IP 地址进行配置:
至于为什么要用192.168.0.x,参见 RFC 1918:
跟踪数据包
切换到 Simulation (仿真)模式:
点击 PDU 按键:
然后依次点击 PDU (Protocol Data Unit,协议数据单元)的源主机、目的主机,这里我点的是 PC0、PC2
在这里就能看到每一步的数据传输情况
从仿真模式可以看到,数据包的传输过程是:
- PC0 传给集线器
- 集线器广播给 PC1 和 PC2
- PC2 收到数据包后发送确认报文给集线器,PC1 收到数据包后并不发送确认报文
- 集线器把 PC2 的确认报文广播给 PC0 和 PC1,PC0 收到确认报文,传输过程完毕
查看数据包
拿第一步(PC0 → HUB)举例:
Layer 3(网络层)细节:
Layer 2(数据链路层)细节:
Layer 1(物理层)细节:
数据报封装情况:
没涉及到网络层之上的层次。
访问Web服务器
拓扑搭建
网络拓扑:
PC:192.168.0.1
Server:192.168.0.2
HTTP过滤
过滤 HTTP 协议:
访问Web服务器
打开 PC 的浏览器:
URL 输入 192.168.0.2,运行,可以得到:
详细解释
第一步
PC 将 HTTP 请求按照应用层(Layer 7)、传输层(Layer 4)、网络层(Layer 3)、数据链路层(Layer 2)、物理层(Layer 1)的顺序逐级封装。
应用层(Layer 7):
传输层(Layer 4):
网络层(Layer 3):
数据链路层(Layer 2):
物理层(Layer 1):
第二步
取出缓存,发送。
第三步
服务器收到 HTTP 请求数据报,进行处理并回复 HTTP Reply 数据报。
IN 方向 物理层(Layer 1):
IN 方向 数据链路层(Layer 2):
IN 方向 网络层(Layer 3):
IN 方向 传输层(Layer 4):
IN 方向 应用层(Layer 7):
OUT 方向 应用层(Layer 7):
OUT 方向 传输层(Layer 4):
OUT 方向 网络层(Layer 3):
OUT 方向 数据链路层(Layer 2):
OUT 方向 物理层(Layer 1):
第四步
PC 收到服务器发回来的数据报,进行处理,显示网页。
物理层(Layer 1):
数据链路层(Layer 2):
网络层(Layer 3):
传输层(Layer 4):
应用层(Layer 7):